欢迎光临陕西远拓实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29-85247636

户外拓展训练器材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经典案例 > 华体会登录手机版软件

科普|顽固性恶逆:一场“膈肌的舞蹈”

时间: 2024-07-28 22:53:09 |   作者: 华体会最新首页

  打嗝,医学上称为“呃逆”,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生理现象。一些常见的行为都能激活它,比如大笑、情绪激动、咳嗽、吃东西太快太饱、甚至是喝碳酸饮料。它通常来得突然,去得也快,仿佛是一场短暂而莫名的“膈肌舞蹈”。然而,当这场舞蹈变成了一场无法控制的狂欢,即成为顽固性恶逆时,便不再是那么轻松愉快的事了。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打嗝的成因、机制、治疗以及那些关于打嗝的奇闻趣事。

  要理解打嗝,首先得从它的“舞台”——膈肌说起。膈肌,这块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不仅是呼吸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打嗝发生的“主角”。在一般的情况下,膈肌在吸气时下降,使胸腔容积增大,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则上升,胸腔容积减小,空气被排出。但在打嗝时,这一过程被异常地重复,且往往不受意识控制。

  打嗝的触发,通常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异常兴奋有关。这两种神经直接控制膈肌的运动。当它们受到某种刺激(如进食过快、吞咽空气、情绪激动、温度变化等)时,可能会发送错误的信号给膈肌,导致膈肌不自主地快速收缩,同时声门关闭,形成一股气流冲击声带,发出“嗝”的声音。

  顽固性恶逆,即打嗝维持的时间过长(通常超过48小时),或频繁发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中枢性因素: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影响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导致顽固性恶逆。

  反射性因素:某些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以及心脏疾病,可通过反射机制刺激膈肌,引起打嗝不止。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镇静剂、麻醉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干扰神经传导,诱发打嗝。

  屏气法: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尽量延长屏气时间,然后缓慢呼出。此方法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刺激呼吸中枢,帮助回到正常状态呼吸节律。还可以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颚后处。屏气法对于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惊吓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滑稽,但突然的惊吓确实能刺激迷走神经,中断打嗝的神经传导。不过,这种方法应谨慎使用,避免对敏感人群造成心理创伤。

  对于严重或持续的打嗝,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1、PPI如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主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打嗝患者,较为方便是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成人常用剂量20-60毫克每日一次,一般建议持续治疗一个月。2、氯丙嗪治疗呃逆可以肌内注射,起始剂量成人每次25毫克,如果症状持续,剂量可增加到50毫克,每日三次,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人,剂量要减少。3、巴氯芬用来医治卒中患者的顽固性呃逆有一定效果,作用是放松骨骼肌,并阻断呃逆刺激通路,对于没有胃食管疾病的患病的人能作为初始药物,口服片剂10毫克,每日三次,坚持症状消失或持续一周治疗。4、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对于外周性呃逆有效,比如癌症、卒中和脑肿瘤引起的呃逆,口服片剂10毫克,每日3次,注意的是长期大量服用有几率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5、加巴喷丁,它的作用是降低神经兴奋性,进而达到治疗呃逆的效果。通常用来医治在中风的恢复期或姑息治疗时可作为难治性呃逆的首选药物,用法是服用100-400毫克,每日三次。此外一些抗惊厥、抗抑郁、中枢系统、抗心律失常的药品也能缓解或终止呃逆,比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金刚烷胺、硝苯地平、奥氮平、阿托品、鲁米那、氟哌啶醇、等各种药物,但需注意,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总结起来确定有呃逆表现,无禁忌情况下首选质子泵抑制剂,3周后效果不加可选择巴氯芬或加巴喷丁一周,如无缓解可甲氧氯普胺或改用氯丙嗪。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在治疗顽固性恶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其气自脐下冲上,作呃呃声。”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合谷穴、谭中穴等,可以调和气血,缓解膈肌痉挛。

  心理治疗:对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打嗝,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由此减少打嗝的发作。

  超声波显示,胎儿9周的时候就已经在子宫打嗝了。另外婴儿打嗝比成年人更频繁,尤其是早产儿,每天打嗝时间有15分钟。

  打嗝比赛:你可能听说过“打嗝大赛”,这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一种奇特比赛形式。参赛者竞相展示自己打嗝的维持的时间或频率,但请注意,这种比赛并不鼓励,因为过度打嗝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好影响。

  迷信与误解:在民间,关于打嗝的迷信说法不胜枚举,如“打嗝是有人想你”、“喝凉水能治打嗝”等。这些说法大多缺乏科学依据,我们应理性看待。

  顽固性恶逆,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通过科学的理解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我们大家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症状,回到正常状态的呼吸节奏。同时,我们也应摒弃对打嗝的迷信和误解,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挑战。希望这篇简短的科普之旅能让你对打嗝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Z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