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
这是多么撼动人心的一幕——44名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惊艳了世界。
曾经身陷贫困的山里娃不仅脱了贫,更“唱”进冬奥、“唱”向世界。这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冬奥会盛开的美丽花朵,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丰硕成果的生动写照。
回望8年前那个载入史册的重要节点——2014年2月26日,习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
习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党的十八大以来9次视察河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指示。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2016年7月28日,习视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坚定不移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北京冬奥会圆满举办,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
2021年12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正式验收。综保区地跨京冀两地,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将在全国率先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
“发达的中心,落后的腹地”,这是城乡规划学者昔日对京津冀发展落差的描述。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天津的带动作用不强,河北产业体系偏“重”。
京津冀面临的问题,是困扰全国诸多城市群的一个缩影。不把难题留给后人,这是一种无比的勇气和担当。
2015年6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界定了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
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的这些生动比喻,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深刻答案。
思想之光指引伟大实践。河北始终不渝沿着习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举全省之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三件大事”,即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
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加快建设‘两翼’带动、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河北”列为“六个现代化河北”之首。“两翼”,即以建设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发展,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家口市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多次主持召开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坚持每半月至少一次到雄安新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实地调研检查,解难题抓落实,其中大部分是在节假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格外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检查,部署调度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河北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全方面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塑造河北发展新优势。
河北“一环、两通道、多节点”商贸物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石家庄、保定、邯郸、秦皇岛、沧州、唐山6市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设立石家庄、曹妃甸、廊坊、秦皇岛、大兴机场5家综合保税区,启动唐山、石家庄、雄安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河北同步推进“去调转”,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超额完成“十三五”时期去产能任务。深入开展“万企转型”行动,大力培育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成功举办3届中国国际数字化的经济博览会。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5%。
河北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持续做大做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快速推进,2021年全省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左右。
河北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体系,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稳步实施;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地下水压采量43.5亿立方米;着力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继2017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之后,去年9月底,塞罕坝机械林场又捧回了联合国土地生命奖。
北京“轻盈”了,天津和河北发展更有活力了。放眼京津冀,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前不久,雄安新区与中国华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华能雄安总部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去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央企总部先后在雄安注册。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各类分支机构100余家。
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目前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全国样板。
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和2019年1月16日两次亲临雄安新区当地考验查证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巨大精神动力和科学工作指南。
雄安新区设立近5年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河北干部群众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为这座未来之城夯实根基。
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雄安新区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体系、生态廊道建设、雄安水系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已经具备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
2022年元月的雄安新区,有多种抵达方式。从北京西站坐城际列车,50分钟可到雄安站。南方的人们沿京广线到保定后,再沿津保线分钟高铁就到了新区白洋淀站。京雄高速、荣乌高速新线等新建成的公路,把雄安新区紧紧嵌入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京津冀空间上的“一体化”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
雄安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先期入驻企业的职住一体综合园区,实现了绿建三星标准全覆盖,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100万千瓦时。
过去一年,雄安新区重点片区和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完成投资1104亿元,容东片区939栋安置房相继交付入住,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项目顺利推进。
新的一年,雄安新区以城市建设“四大体系”为基础展现城市雏形,以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建筑为抓手展示城市形象,安排重点项目超200个,年度计划投资超2000亿元。
“给‘雄安效率’点个大大的赞!”北京京冀中安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存印说,通过“绿色通道”,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在雄安新区完成了新公司的注册,拿到了营业执照。
作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雄安新区被赋予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历史使命,开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清单。
探索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会三函”审批,建设项目开工审批环节由数十个减少为4个,项目制度性成本一下子就下降。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3个工作日,企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2个工作日。
优化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雄安新区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和年薪制,全方面实行权责清单制度。推出包括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0个专项计划在内的“雄才计划”,建立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人才待遇政策包。积极推行积分落户政策,为急需的特殊人才开通落户直通车。
雄安新区将启动区打造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质量样板,形成规模效应并集聚人气,“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正悄然崛起。
一根灯杆,兼具智慧照明、智能感知、节能降耗等多种功能;在雄安站,乘客不仅刷脸进站,还“看灯检票”;新区企业发工资,用上了区块链技术;地下管廊预留的物流通道,使未来“无人驾驶物流车在地下穿梭往来”有了可能。
雄安,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孪生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绿色标准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
白洋淀全域还清,“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新年伊始,从省生态环境厅传来好消息:从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白洋淀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2021年4月1日起施行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则为实现白洋淀生态环境高水平、高标准治理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生态优先,蓝绿主导,这是中国传统建城史上少有过的城市。从2017年秋季开始,雄安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去年,千年秀林累计造林43.5万亩,雄安郊野公园建成开放。
雄安新区61所各类学校与京津冀59所优质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办学合作、组团式帮扶等举措提升教育水平。京津冀三地卫健委对雄安新区容城县、雄县和安新县相关医疗单位对口帮扶,名医专家纷纷入驻三县医疗卫生机构。
当轻盈优雅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鸟巢点燃,一模一样的“雪花”紧接着在张家口赛区绽放,奥运之火照耀京张大地。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大事,是党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
习先后5次视察冬奥会筹办工作,两次亲临张家口赛区一线视察指导,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1月23日,习谆谆要求,河北省、张家口市要“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几年来,王东峰始终把冬奥会筹办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对冬奥会筹办的重点事项、重要方案、重大问题精心部署、严格把关,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检查、协调督导。今年,随着冬奥会临近,王东峰更是每日研究部署,加强调度协调,农历除夕和虎年大年初一均在指挥调度冬奥会筹办备赛工作中度过。
王正谱格外的重视冬奥会筹办工作,部署调度重点工作,赛时始终坚守在赛区一线,每日调研检查,压实压紧各级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实到位。
回望来时路,6年多的精心筹备,2000多个日夜的顽强奋斗,河北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办奥”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张家口赛区各项筹办举办工作,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2016年全线年全线通车,穿山越岭的京张高铁短短三年多就建成运营,开通了世界上首个直通奥运赛场的高铁站,运动员们1小时内就能从北京直达张家口赛区。
高铁直达,高速过境,高铁与高速无缝接驳。筹办北京冬奥会的6年多,也是张家口乃至河北交通建设大踏步向前的时间。
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升的不只是北京冬奥会的办赛质量,更为区域协同发展插上腾飞之翼。京津乃至全国的人、财、物资源向张家口、向河北汇聚。“十三五”期间,张家口市投促中心累计接待客商团组508批次3279人次,全市签约项目达570项,投资总额11197亿元。2020年,张家口市外贸出口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是一个美丽的奥运故事,更是协同发展的绿色范本。
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徐徐转动的风轮叶片,让呼啸的大风变成了有价值的清洁能源。依托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张家口“绿电”源源不断输送到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历史性地首次实现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张家口持续实施造林育林护林、退耕还草还湿、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已超80%。河北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改善幅度。
张家口培育壮大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六大产业,“冬奥之城”“氢能张家口”“中国数坝”成为发展新名片。
大型赛事如同一个“加速器”,能在短期内实现高强度、高密度的投资、新建和更新,成为推动城市及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
这几年,习反复叮嘱:“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赛时需要和赛后利用相结合,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如今盘点,每座冬奥场馆都拥有一份着眼于“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规划。
在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后将打造成集高端会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商务旅游特域;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后将改建成山地公园,组织冬、夏两季的冰雪文体活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满足国家体育专项训练和赛事的同时,建成适合青少年的滑雪培训和冰雪体验基地;云顶滑雪公园赛后将打造成山地型旅游度假区。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正在成为两地的又一张“金名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09项。“冰雪运动+”的发展模式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向“全域”“四季”拓展。
在冬奥筹办带动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张家口市崇礼区从全城一条路,到“一条高铁、多条干线”;从国家级贫困县,到脱贫摘帽推进乡村振兴;从大山里的小城,到全球知名的滑雪旅游胜地,当地百姓发自内心感恩冬奥会。
社会文明风尚也在不断的提高。张家口市大力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建设更深地融入城市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去年获评“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增强了河北举全省之力服务国家大局、办好国家大事的信心和决心。“一起向未来”的期盼中,冬奥情缘不断,三地协同发展的新纪元已然开启。
“希望你们珍视荣誉、继续奋斗,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2021年8月23日,习考察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
紧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张家口市努力厚植生态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污染,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增绿、净土”四大行动,加快实施冬奥绿化、坝上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重点工程。
重点领域先行启动、率先突破。8年来,河北坚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快速推进产业转移、生态环境建设、交通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
2021年9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挥舞手臂,北京现代首款MPV车型库斯途顺利下线。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河北承接的单体顶级规模的产业协同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在当地形成千亿元规模产业集群。
2021年7月,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工程电动客车项目首列车在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下线。该基地是京冀产业合作的重点项目,彰显了“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产业协同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将有力地带动京冀两地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河北精准定位环京津、沿海、冀中南三大区域,错位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精心培育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等43个重点承接平台。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近4万家。
重大项目建设升级加力。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等项目投产运营,中国船舶涿州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中电科涞水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加速实施。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产业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1年签约合作项目82个,总投资877亿元。
今年年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1年蓝天保卫战成果。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邢台、邯郸、石家庄成功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后十名。
京津冀,共建共享同一片蓝天。三地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打好散煤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等六大攻坚战。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北京市2021年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水环境更好。我省与京津等相邻省市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协同应对水污染环境风险隐患,开展跨界河流上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协作。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和引滦入津工程上游黎河、沙河出境水质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为保护京津水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地绿意更浓。着力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十三五”时期全省完成营造林395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2021年,河北完成营造林63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2.37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05%和117.7%。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我省与京津连通铁路达到23条。随着京张高铁、津秦高铁、京沈高铁、京雄城际、津保城际等建成通车,我省已实现市市通高铁。
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八年来,我省与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34条段、2089公里,与京津连通干线个接口。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北京大外环)、太行山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8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
看得见的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路网,看不见的是三地涌动的科学技术创新“协同力”。
一直在北京从事数据加密研发技术工作的李耀龙,去年带着北京的开发团队来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仅用一年时间,公司就从创新中心雨林空间孵化器的初创企业,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多个专利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8年来,河北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重点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5家,实现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资质互认、科学技术创新券互认互通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2021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00亿元。
从坝上草原到冀南平原,从太行深处到渤海之滨,全面小康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在尚义县红土梁镇的现代高效草莓产业园大棚里,阳光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借助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种苗繁育和鲜果生产优势,尚义县投入协作资金3000多万元,打造了昌平—尚义现代高效草莓产业园,带动该县4个乡镇村民受益。
在距离尚义县400余公里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六合店村,同样有一股暖流在脱贫户韩凤祥的羊舍里流淌。去年,依托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政府与天津食品集团签订的“津承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项目”,老韩收入了5万元。
河北把扶贫协作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与京津两市精诚协作、同频共振,全面建立高层互访、联席会议、工作落实等协作机制,将强化京津两市外部帮扶和培养当地内生动力统筹起来,切实把京津帮扶转化为致富成果。
2016年以来,京津两市陆续对口帮扶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向受援地区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2.85亿元,实施项目2356个,引导373家企业投资300.46亿元,选派挂职干部和技术人才2367人,通过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就业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带动受援地区实现稳定脱贫。
合力拔穷根,共圆小康梦。2020年,张承保3市的受援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38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至2020年,河北连续三年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综合评价中获得“好”的等次。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8周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河北把脱贫县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强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京津冀三地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前不久,廊坊燕郊居民周阿姨拿着在河北燕达医院影像科拍摄的磁共振片,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得益于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北京301医院的医生直接根据周阿姨的片子进行进一步诊疗,既方便患者又节省了医疗费用。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485家、互认项目43个,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机构增加至239家、互认项目达到20项。
优质医疗资源纵深布局。作为我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一期项目投入运行。202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京冀卫健委和廊坊市政府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将带动提升廊坊北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疫情防控更有效。京津冀三省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利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京津冀“健康码”信息互通互认,协同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教育供给更优质。我省结合教育发展实际,借助京津两地优势资源,不断的提高协作成效。目前已有28个基础教育合作项目顺利落地,天津职业大学、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等京津优质职业院校到我省开展合作,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9个高校联盟,共同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
就业机制更完善。京津冀三地建立跨区域劳动力信息协同和发布制度,率先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和规范。认定66家家庭服务培训机构为京冀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每年有组织地向京津培训输送家政服务人员8000人以上。
养老服务更舒心。京津冀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出台落实北京养老项目向廊坊市北三县等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鼓励政策,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之年。河北全省上下更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奋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回望8年前那个载入史册的重要节点——2014年2月26日,习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8年来,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8年来,一场新的伟大实践波澜壮阔。